幫一位學生(算是吧)改寫了一個參考版的英文標語;原本寫的是: 「You xxxxx. We xxxxx...」。
我改寫了一個版本,沒有用到You和We。
學生:「老師(寫)的就很英文思考。」
其實要把標語寫成「英文思考」並不太難。以我的教法,就是除非必要,「你」啊「我」的都不要用;就試著在沒有多餘主詞的狀況下,利用句型架構讓觀眾自己腦補。
這種改寫方式,並不是只有把「你/我」拿掉這麼簡單,而是在拿掉之後,整個標語的句型和語感都會有所不同。
(一個簡單的理由是,我們都希望自己的標語可以變成「普世價值」,不僅僅存在於你我之間。)
過去曾經講過,台灣人寫英文文案/標語往往注重「每一個關鍵字都要寫/翻到」,所以整篇都是「You/Your/We/Our」;如果沒有這樣寫,老闆可能就會問「這樣客人怎麼知道你在寫誰」。
其實無論站在文字簡潔或獨特的角度來說,盡可能減少非必要的這類詞都比較好。舉個例子:
“We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vegetables.”
“Premium vegetables everyday.”
第一個版本沒有什麼不好,算是「安全牌」,但就是「很普通」、沒什麼特色,像是「英文不錯的中文人寫的」。
相較之下,第二個版本應該就比較有「英語感」。除了去掉「你我」之外,也換用了比較特別的「premium」(高級的)來取代「best」(最好的),再加上表達持續的「everyday」。
也就是說,第二個版本用字更少,但講了兩件事情(高級、每天)。當然也可以選擇在第一版上加「每天」,但整句話就會變得冗長且失焦。
(其實用「premium」還有一個目的,就是避免最高級形容詞「best」可能導致的爭議,也算是「防禦性寫作」的技巧之一。)
以上只是範例,不見得最好、用字也可以再磨一下,重點在於說明不用「你我」之後句子和與感會怎麼改變。這邊也並不是說絕對禁止使用「你我」,但我會鼓勵你以「不使用」為原則來思考。
(如果是上課練習,我就會禁止學生使用。 😄)
同樣的技巧,也可以用在其他語言上,只是當然需要針對語言的特性稍微調整。但總之,如果你可以用這種方式順利寫出作品,功力和「英語感」就會更上一層;而且到時候你會需要解決的問題,可能就會變成如何說服「沒有英語感」的老闆了。
Share this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