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自行車展中的英文標語
昨天去逛了一下台北自行車展。除了看工作所需的內容之外,當然也三步不離本行,看看各家的行銷手法和標語。欣賞了一些案例之後,順便歸納了幾個基本的英文標語寫法技巧給大家參考。
自行車業廠商因為多半主要面對國外客戶的關係,在品牌名稱下面經常會有個英文標語。依照我自己的主觀看法,其中有20%寫得不錯,30%尚可但並非上乘,50%慘不忍睹。
許多台灣廠商在寫英文標語時,還停留在「湊關鍵字」的階段;例如自認「品質」、「超值」、「創新」之類,就把這些字放進去、再用介係詞串起來就是了;而這類標語因為只是「串」、又經常串錯,所以實在不怎麼好看。
標語的安全底線
對於這類自己串的廠商,我的建議是:寫標語要到「安全」的程度,至少需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:
切中產品主題(這是當然的吧)。
簡潔有力,不要用好幾個介係詞串字串得落落長。像是「We… to… for… and…」這樣。而且(如同我過去講很多次的,能不用We、Your、Our就盡量不要用,要的話一句最多用一個。可以的話,也盡量避免「We… Your… 」這種台灣很常見的無聊句型。
文法基本上正確;即使因為玩文字遊戲而刻意忽略文法,也必須看得出是在玩。如果不太會玩,不如保守一點寫安全句型;因為玩得很爛的標語往往會變成爛標語、甚至引起誤解,不如不寫。
加分項目是:
玩文字玩得出色,令人印象深刻、或是至少會心一笑(關於玩文字的寫法,請參閱我書中的整個第五章)。
辨識度和記憶度高,其中辨識度又重於記憶度;如果顧客記得你的標語,但卻想不起來是誰的,那就沒有意義了。
搞不清楚對誰說
另外一個標語中常見的錯誤,是「搞不清楚誰在說話」。標語的內容是你在鼓勵自己呢?還是要求顧客?
因為英文中有清楚的人稱變化、時態、主被動、以及敘述和使役句型,往往動詞少一個第三人稱的「s」,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。
舉例來說:
「Be innovative」(要創新)的語意不是「我們很創新」,而是「喂,你(顧客)要創新啊」、或是自家老闆叫自家員工「你各位給我創新啊」,方向都不太對,所以並不是適合當作行銷標語的語法。
另外一個例子:
Beats me!
字面上的意思是「(它/他)打敗我了」,但通常是英文口語中說「(某事情)考倒我了」或「我不知道」;那個「s」隱含前面有個省略掉的第三人稱主詞。但如果少了一個「s」變成:
Beat me!
就變成跟講話對象說「請揍我吧」了。
上面兩個例子,其實是差不多的問題,也就是前面說的「搞錯人稱」和「使役」;這在台灣廠商的標語中非常常見(有問題的案例中超過一半是這個),在前面的照片中也可以看到用對和用錯的版本。
基本的方法
綜合前面所講的,來整理一下寫出安全英文標語的教學好了。
首先,「湊關鍵字」並不是壞事,只要關鍵字夠獨特(例如我書中說的「USP」)都可以用,但不一定要直翻。以「品質」、「超值」、「創新」這三個常見關鍵字來說,普通的串串寫法(純舉例)會像是:
We make high-quality, high-value, and innovative products (for your company).
但如果耍個花槍,寫成這樣就會好很多:
Value from quality and innovation.
再進階一點的話,這幾個字都有更「貴氣」一點的字可以取代(記得「辨識度」嗎?):
Quality → Craftsmanship(工藝)
Value → Excellence(優越)
Innovation → Imagination(想像)
(這些字的挑選還要看產品性質和行銷內容上下文,這邊隨手舉例。)
再用它們來改寫上一句話:
Excellence from craftsmanship and imagination.
看起來是不是就不那麼「菜市場」了?
我也是這樣想
其實,我在為企業撰寫標語時,大概也是走這樣的流程。從業主那邊聽來的(或是我協助分析的)USP通常也都是簡單的關鍵字,一開始時溝通用的句型也比較直觀;但在經過思考和轉換的過程之後,就會變成比較獨特而優雅一點的寫法了。
至於更特殊、更有趣、在短短幾個字中埋梗玩雙關、甚至玩文法的進階設計,當然就屬於專業的範圍了。(笑)
有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