傅瑞德的硬派行銷塾

傅瑞德的硬派行銷塾

漫談筆記

理解「前提」與「假設」,有助於你的思考和溝通品質

「前提」與「假設」有時候是同一件事,但其實有著本質上的差異。分不清這兩者的不同,往往會導致溝通和決策品質不良、或是對討論和閱讀內容的錯誤理解。本文是我自己的思考紀錄,可能有點硬,但或許對你也有幫助。

Fred Jame / 傅瑞德's avatar
Fred Jame / 傅瑞德
Oct 29, 2023
∙ Paid
10
Share
green and white nike sneakers

先前在〈為什麼「Why not」應該是會議中的禁語? 〉這篇文章中,談到「為什麼不」何以不該在會議討論中出現;這篇則來聊聊另一個在溝通中常出現的問題:錯誤假設。

「前提」與「假設」的差別

有時候我們在問問題時,會搞混「前提」(Premise)和「假設」(Assumption)這兩件事情。從定義來上說:

  • 前提:為了後續推論而建立的基礎命題。為了方便推論,一般都是已經存在、並且大家廣泛接受的事實;例如「狗是人類的好朋友」。

  • 假設:跟前提類似,但可能純粹來自臆測、沒有直接的證據;例如「一隻狗可以打贏三隻貓」。但它必須是能成立的,隨後的推論才會有效。

這兩件事情是不是很像?對。

以功能來說,它們是差不多的,都是用來當作一個問題、或是一段討論的開頭,用來延續討論、或是延伸出自己的主張。

其實,「假設」也可以是一種「前提」,只…

Keep reading with a 7-day free trial

Subscribe to 傅瑞德的硬派行銷塾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.

Already a paid subscriber? Sign in
© 2025 傅瑞德和朋友們
Privacy ∙ Terms ∙ Collection notice
Start writingGet the app
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cultu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