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建議是,行銷也要「有品」
當你面對的是未知的、跨國的、或是需要長遠經營的市場時,這些「有品行銷」的原則或許不能讓你的產品爆紅,但可以提高長期的成功機率,也可以保護你的公司、你的客戶、還有你自己。
我昨天寫了一篇題為〈再談一次「decent」〉的文章,談最近關於喜劇表演者、以及廠商產品設計之間的一個共通點:最好都可以將「有品」(decent/decency)當作一條底線。
「沒品」不見得犯法、也不一定會立即有不好的結果出現(所以我們才會在市場上看到那麼多沒品的行銷手法和產品),但基於幾個原因,我會建議只要你的公司不是詐騙集團,還是要守好這條底線:
短線問題:或許短期看不到損害,但對於長期的品牌和顧客關係經營必然不利。
做不了跨國生意:因為各國的民情、產品需求、客服需求、法規和社會環境不同,所以在A國沒問題的手法,到了B國可能後果嚴重,例如因為產品瑕疵或廣告不實而提起、要求巨額賠償的集體訴訟,在亞洲幾乎沒有案例,但在西方國家就很常見。
內部單位互踢:行銷單位洋洋灑灑的發揮創意,可能導致客服單位接不完、業務…
Keep reading with a 7-day free trial
Subscribe to 傅瑞德的硬派行銷塾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