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文:The only thing that’s changed is everything.
台灣/香港:唯一不同,就是一切都不同。
中國:唯一的不同,是处处都不同。
首先要說的是,依據我自己從前為Apple處理網頁文字的經驗,這些標語並不會有特別多的時間讓你推敲思考,而且三個中文版本之間因為實務上的原因(例如字串長度影響版面),所以不會有太明顯的差異。
此外,因為標語如果要求精鍊,很多透過隱喻方式省略字數的說法,最好從成語或古文中去找,但這種作法在習慣直白的中國版網站上,會被很多用戶批評為「過度咬文嚼字」,所以是比較不受歡迎的。
所以基於以上幾個原因,我並不會苛求現在處理這些文字的人「寫得不夠好」;究竟在那個位子上的人,沒有我們那麼多時間和精神去琢磨。
這次的翻法大致算是四平八穩,三地的中文版(或者可說是繁簡兩個版本)除了「就是」這個轉折之外,也沒有太大的差異。挑剔一點說的話,就是台港版的第一句中,「不同」的詞性是形容詞,後面省掉了形容對象「的地方」;而簡體版中「不同」的詞性則是名詞。
不過我相信做的人沒想那麼多,因為在中文裡「不同」兩種用法都可以,口語上也常常不經思考交換著用,並不會引起疑問或誤會。
整體來說,品質上也不糟糕(所謂糟糕是語法錯誤、拗口、或是意思轉到不知所云),所以功能算是達到;可是也難謂出色,還不到光看標語就令人擊節讚賞的程度。
最主要的原因,其實是英文本身就不出色。
近年Apple的英文標語很喜歡玩「oxymoron」的遊戲,也就是刻意讓語意自我矛盾,然後在矛盾中讓讀者意會出弦外之音;例如先前的「Bigger than bigger」也是這樣的寫法;但我覺得他們已經玩到走火入魔,即使文字並不精彩,但只要符合這類矛盾的條件也會用,這次的標語在我看來就是如此。
除了oxymoron之外,這次的寫法也帶著點tautology(將同樣的意思反覆迴圈,有時候也會造成矛盾,中文也有人稱作「套套邏輯」)的味道;例如「世界上唯一不變的真理,就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不變的真理」,看出來了嗎?
如果真要這樣玩的話,這句標語可以寫成:
The only thing unchanged is that everything is changed.
(唯一沒變的事情,是一切都變了。)
或是:
The only thing that’s changed is that it’s changed.
(唯一變了的事情就是它變了。)
但這樣寫就無聊了,只是在打嘴砲對吧?對,所以這次的英文標語也一樣,稍好一點而已。
但是因為最近他們喜歡這個花樣,所以即使其實想說的只是「一切都不一樣了/進步了」,還是要來玩一下狗追自己尾巴的遊戲。
所以,就像先前「Bigger then bigger」這篇裡面提到,如果不知道原文想玩的是「Bigger than life」這個典故,中文就很難翻得精準;換言之,如果要把這次的標語翻得準一點,也得瞭解它背後的理論基礎。
於是再回來看看中文:
台灣/香港:唯一不同,就是一切都不同。
中國:唯一的不同,是处处都不同。
比較起來,中國版算是比較精準一些;一來是因為前面提到的詞性中,它的第一句把「不同」當名詞用,所以整句話的結構是:
唯一的〔名詞〕,是〔名詞子句〕
但這一點上在台港版上就有點失焦,而且前後句子的重量也不太均衡(附註一下:我不是修辭學家,只是以寫文案的角度來分析句子,所以跟學術專業的說法可能不同)。如果寫成這樣,均衡度就會好些,而且意思甚至沒有影響:
唯一不同,就是不同。
或是乾脆刻意來玩文字重組遊戲:
唯一不同之處,就是處處不同。
(如果您覺得這個版本稍好,就知道我為什麼說中國版稍好。)
不過無論是哪個版本,跟英文相較起來都稍微冗長,因為英文版中的重點「change」只出現一次,但中文版中的「不同」都出現了兩次。所以如果能用跟英文類似的結構,把意思同樣完整表達出來,對「各版本不要差太多」的原則就更有交代。
舉個純玩笑的例子:
唯一改變在各處。
結構像是像了,但中文來說有點不知所云。不過說實在話,英文版就已經快不知所云了,幫它改出一個境界更高的中文版本會稍嫌太過佛心了點 XD。
其實寫到這裡就可以打住,站起來上個廁所順便交件了。就我做案子的經驗,拿「唯一不同之處,就是處處不同」出去可能會是比原本好一點、而且在客戶長官那邊也過得去的版本,如果再多轉一下,可能會因為「意思對了但看不懂」而被退件;但如果這樣放過機會就太可惜了,還是來玩一下:
其宗不離萬變。
這應該不用多做解釋了,但恐怕不夠白話。
只是朱顏改,雕欄玉砌應猶在。
這個可能太假掰了。
或者有一種寫法是筆走偏鋒,抓原文字面的反義來切角度:
長版:我們唯一不變的,是求新求變的精神。
短版:不變的(精神)是求變。
有時候這樣的版本客戶也能接受,但有時候也得寫一篇像這樣的說明去解釋,才能讓客戶埋單。但在大多數的狀況下,其實何必呢,如果不怎麼好的原文客戶也當寶,就別期望對方欣賞你處處都不同了。
補充一下
日本版網站的寫法是:
唯一変わったのは、そのすべて。
(直譯:「唯一改變〔了〕的,就是〔那〕全部」)
我自己覺得以日文的標準來說,這是個簡潔有力的翻譯,而且符合前面所說「英文版中的重點『change』只出現一次」的結構。
這裡有個微妙的小地方,就是前面提到中文版把「不同」以形容詞或名詞的形式來運用,但日文版用的「改變」是動詞形式(如果中文不翻成「不同」,因為「不同」不能當動詞用)。
此時,後半段的「全部」就成了主詞,所以句子的文法結構變得更簡單,「change」也不必出現兩次,而且「唯一」和「全部」剛好放在頭尾,其中的oxymoron隱喻安排也更加清楚。
所以如果用日文版的語法,把中文版翻成「唯一改變的,就是全部」好不好或許見仁見智,但這是個高明的轉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