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「替代邏輯」放飛自己
有一種很重要的能力,叫做「替代邏輯」;對於文字或行銷人來說,它讓你的作品和想像力更寬廣;對其他人來說,它讓你的產能不中斷。但在能運用它之前,你必須從無意識的習慣之中,將自己釋放出來。
從事文字或行銷相關的工作時,有一種能力是很重要的,就是「替代邏輯」。
舉個文字的例子,我自己就不欣賞只會用「毀我三觀」之類的敘述。姑且不論這個詞的來源、而且用起來確實方便沒錯,但我們其實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敘述方式,來描寫同樣的感覺。
心不要被禁錮
例如「他的做法真的毀我三觀」,也可以寫成「他的魯莽行為,真的令我瞠目結舌」;技巧是把事情的強度分散到「魯莽」這個多出來的形容詞上,也比原來的說法更讓讀者知道發生了什麼事。
或是「他的行事風格,只能說是前無古人、後無來者」。這種「罵人不帶髒字」的講法,會比「毀我三觀」更有客觀的說服力(如果「前無古人」是事實)。
我不喜歡「毀我三觀」的用法,但並不會不讓你用(但會禁止我部屬用),只是作為文字或行銷工作者,我不建議你只會固定使用一些看似方便、但卻空洞的辭彙。
舉另外一個例子,就是往往只能用「不會太甜」來稱讚喜愛的美食。中文裡有很多的詞彙來形容東西好吃;這一點我推薦參閱已故美食家唐魯孫的書;除了文字底子厚實之外,也因為有機會品嚐過各地佳餚,這兩個條件加起來,讓他寫美食的文章特別好看。
創造客觀情境
除了單純直接形容「意外」或「好吃」之外,好的替代寫法可以在讀者心中創造感覺更深刻的情境,這是更上一層的寫法;例如單純的描述「紅色」、或是形容成「熱血澎湃」之類。這種找出替代邏輯的能力越好,寫出來的文字就越好看,至少不會看到一直重複的說法。
(有時候行銷文字會故意不斷重複某個形容詞來加深印象,這個除外。)
總而言之,在思考和寫作時,我會建議你累積使用替代邏輯的能力,而且在日常寫作(例如網路貼文)時就不斷練習。
(如果你在Facebook之類的地方有追蹤我,就會發現我每一天、甚至每一則貼文都在練習。)
延伸想像
有些作家即使寫的是日常的柴米油鹽,也能讓我們讀得津津有味。這並不是因為他的柴米油鹽比較了不起,而是因為他能用你沒有想到的辭彙組合、在你心中創造出意外的趣味或情境,甚至延伸出超越實體事物的啟發和想像。
(想想看:為什麼模式固定、內容單純的「孤獨的美食家」能長久受到歡迎?)
對他們來說,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只是延伸出動人意境的起點;這種延伸能力,需要駕馭文字的能力、以及豐富的想像力和人生經驗。
我所說的「替代邏輯」屬於前者的一部分。即使我們一時還不能讓文字天馬行空,但至少不要被禁錮在有限的辭彙和表達方式之中。
順帶一提
1. 所以我從前在面試相關職位的新人時,會出的考題之一就是隨機出一個普通的形容詞(例如「美麗」),請對方盡可能當場寫出五種替代的寫法;從答案之中,就很容易看出對方的文字能力。
2. 今天剛好有個新聞,就是ChatGPT人工智慧服務大當機,使得有些已經大幅依賴它工作的人叫苦連天。
我所謂的「替代邏輯」也適用在這個地方:平常使用電腦、網路、AI輔助工作很好,但也要讓自己在沒有這些的環境下也能工作。至少你要學會使用替代工具:例如ChatGPT掛掉,就可以馬上切換到Gemini或Claude上工作,A電腦掛掉,只要有B電腦就可以繼續工作等等。
或是換個方式說:你的技能樹越滿,就能打更多不同種類的怪,對吧?
英語版podcast
中文字幕YouTube影片(測試版;請記得開字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