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案寫作力的深入探索:拆解自家商品,發現其中的強項
成功行銷的前提,在於深入瞭解自家的商品;不僅要知道「它是什麼」,也要知道「它怎麼來的」、以及「它為什麼了不起」。現在,就讓我們來學學拆解它的簡單技巧。
在我的書《傅瑞德的硬派行銷塾:行銷長的45堂實戰策略與文案技法課》中,第三章「文案寫作力的深入探索」是專為這本書寫的;也就是說,並沒有在網路上發表過。
由於出版合約的關係,我不能在網路上公開這些文章,但現在因為有AI工具的幫助,所以我將文章改寫成精簡版、並轉換成語音對談與摘要的形式,讓你也能一窺內容。當然,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買一本。
企業商品在推出之前,多半會經歷幾個階段:
發想提案
技術評估
成本評估
市場分析
通路分析
業務分析
而行銷分析則是最後一個階段;除了觀察競爭產品,也要從上述幾個階段來整合資訊、綜合決策、設計並執行行銷活動。
也就是說,行銷部門不能只是「被告知有這個產品」,而要收集前面的各種資訊,作為建構策略的參考。
以下分享的,就是這樣的建構方法。
從商品資訊的收集,到行銷素材的過程,通常始於取得進行SWOT(優點/缺點/機會/威脅)和FFAB分析(Features/Functions/Advantages/Benefits)時產生的資料,再加以消化彙整。
如果過程中有資訊不足的狀況,就先打造出產品的市場「商品力」輪廓,並且以先前提到的「心理機制」為基礎,發展出「理念/溝通/連結/商品」的策略循環。
現在讓我們假設,自己在為某家電動車公司發想基本的行銷主軸和內容。接下來進行幾個步驟:
SWOT分析:找出自家電動車的長處(Strength,簡稱為S);至於WOT(缺點、機會、市場威脅)則暫且放在一邊不用。
FFAB分析:找出產品的特性(Features)、功能(Functions)、競爭優勢(Advantages)、以及顧客效益(Benefits)。
USP(Unique Selling Points/Propositions):從FFAB分析的結果中,找出自家產品的獨特賣點,也就是「只有我們家才有、而且顧客會掏錢買的產品特色」。
在這些分析出來的USP,往後就是這個產品的行銷策略骨幹;一切的文案、行銷內容、活動訴求,都必須圍繞這幾點來運轉。
以上的三個步驟,就是發想、篩選、定義行銷內容的基本方法;你可以試著用這個架構分析自家產品、甚至競爭產品,或許就可以找出行銷上的著力點是否正確、甚至產品賣得好或不好的原因。
在下一篇中,會告訴你如何將這些USP快速變成精彩、而且精準的行銷文案。
英語版podcast
中文字幕YouTube影片(測試版;請記得開字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