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案寫作力的深入探索:行銷文案策略的心理機制
在每個行銷活動之中,其實都有一個心理機制。讓我們來看看如何透過文案的鋪排,在顧客心中建立這個心理機制,並且藉由文案或行銷活動的設計,將顧客導引到我們設定的目的地。
在我的書《傅瑞德的硬派行銷塾:行銷長的45堂實戰策略與文案技法課》中,第三章「文案寫作力的深入探索」是專為這本書寫的;也就是說,並沒有在網路上發表過。
由於出版合約的關係,我不能在網路上公開這些文章,但現在因為有AI工具的幫助,所以我將文章改寫成精簡版、並轉換成語音對談與摘要的形式,讓你也能一窺內容。當然,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買一本。
前篇中提到了行銷活動的「吸收/說服/轉換/滿足」四種目的。而在溝通商品訴求的時候,往往文案或標語只有短短一句,所以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種目的來完成、並且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讓顧客留下印象。
這是一種導引顧客心理的流程,而背後也有一套包括四個階段的邏輯。
這四個階段包括:
理念: 以正面或負面問題開始,例如「您想要財務自由嗎?」,來引發客戶思考並認同。
溝通:告訴受眾「你為什麼需要我們的產品」。
連結:將產品的特性或利益,與顧客被引發的需求連結。
產品: 提出解決方案、承諾、優惠,引導客戶採取行動。
這四個階段,又可以成為一個不斷檢討改進的循環。這個循環類似企業中常見的 「PDCA循環」,透過評估行銷活動的成效,來持續修正策略。
進一步來說,這個循環中的每個階段又可以成為另外一個循環,來分別檢討每個步驟,以便這個「價值提議」是否完整、或是有所遺漏。
在較大、較複雜的行銷專案上,分析層次做得越深,就越容易獲得兩種好處:
更容易獲得更多的行銷活動和文案寫作素材;
越容易發現潛在的問題和斷點所在,得以及早修正。
在下一篇中,我將會從實作角度介紹一個基本架構,讓行銷人員藉由和產品經理合作,以結構化的方式產生出兼具說服力和創意的產品文案。
英語版podcast
中文字幕YouTube影片(測試版;請記得開字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