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案寫作力的深入探索:行銷活動的目的性
所有的行銷活動的共通點,除了資源、技巧之外,就是目的;或許有些行銷活動缺乏資源、或是沒有刻意使用技巧(例如路邊水果攤主隨手寫的「不甜砍頭」),但我們很難想像「沒有目的」的行銷活動。
在我的書《傅瑞德的硬派行銷塾:行銷長的45堂實戰策略與文案技法課》中,第三章「文案寫作力的深入探索」是專為這本書寫的;也就是說,並沒有在網路上發表過。
由於出版合約的關係,我不能在網路上公開這些文章,但現在因為有AI工具的幫助,所以我將文章改寫成精簡版、並轉換成語音對談與摘要的形式,讓你也能一窺內容。當然,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買一本。
多數行銷活動都有四個主要目的:
吸收
說服
轉換
滿足
吸收主要是讓目標客群認同並內化品牌概念,而不直接追求銷售;說服則是將「中立者」和「反對者」轉化為支持者。
這兩種策略通常用於資源豐富、產品同質性高、品牌競爭激烈的市場。我發現,有時說服「反對者」反而比說服「中立者」更容易;因為,品牌意識較強、原本就在用同類產品的客戶,反而可能更容易接受行銷訊息。
轉換技巧通常使用在銷售現場,利用說服策略促進即時購買。這些方法往往針對客戶需求、提供誘因,並創造緊迫感。
而滿足感則是一種更高級的轉換形式:暫時改變客戶心態以促進購買。這種方法利用客戶的理想願望,讓他們暫時將自己置於理想化的場景中。
當這種基於滿足感的行銷執行得當時,能夠同時為品牌和客戶帶來利益,甚至可能支持更高的定價並建立品牌忠誠度。
英語版podcast
中文字幕YouTube影片(測試版;請記得開字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