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做一份有效的簡報#1:理解簡報目的
「精彩的簡報」沒有公式、也需要許多簡報本身以外的元素來搭配。「有效而安全的簡報」是我對新手行銷團隊提供的入門課程,以下會分成幾篇連載文章,將部分內容跟大家分享。
新手行銷團隊在進入真正的策略規劃和產品管理步驟之前,往往需要對內部主管和外部合作對象做許多簡報;過去也看過許多不同流派的手法和技巧。
必須老實說,「好的簡報」並沒有一定的公式。講者的表達技巧和臨場反應功力、整理資料的功力、以及內容的充實與否,都不是表面上的「簡報技巧」可以涵蓋的,也都必須經過不同領域的訓練與經驗。
透過上課學到的「技巧」或「模版」,如果沒有上述幾項能力搭配,往往只是鸚鵡學舌,不太容易重現老師的精彩演出。
不過,「基本上不會出錯」的簡報倒是比較容易學到的。只要掌握以下幾個重點,大致上在溝通效果、視覺易讀、以及專業印象上都可以八九不離十:
確定簡報的目的,並依目的來設計內容;
定義清楚的大綱與動線;
資料的消化與呈現;
至少是「安全」的版面編排;
最好能注重顏色與字型的選用。
就表演的角度來說,我自己並不是特別出色的簡報者,但「有效而安全的簡報」是我可以提供給行銷新手的入門知識。因為篇幅的關係,之後會分成幾篇連載文章,將部分內容跟大家分享。
簡報的目的?
基本上不外乎「溝通」兩個字,但針對不同的目的(產品展示、結案報告、吸引投資等等)會有不同的設計方式。這裡所說的「設計」包含文案的風格、圖表的呈現、甚至易讀性的考量(例如觀眾年齡層較大的時候)。
通常簡報的目的可以分為以下幾類:
1. 溝通觀念
良好溝通的基礎,在於清晰的敘事邏輯。
例如「我們有哪些產品→各有什麼獨特賣點→有什麼顧客效益→請買我們的產品」;雖然在各張投影片中不需要講明這個邏輯,但在編排上必須帶著觀眾的思維走。
而好的敘事邏輯,必須在大綱階段就定義清楚。如果邏輯連自己都不清楚,就更不用說讓聽眾瞭解了。
2. 傳達資訊
有時候簡報的主要目的並不在於說服,而在於傳達資訊,特別是對最終成就的產現;例如結案報告、或是年度業績。所以「結論」比「過程流水帳」重要;也就是說,一定要有分析。
有些簡報為了「有所本」,會在投影片上密密麻麻列出整張Excel試算表,連用望遠鏡都看不清楚;對講者來說或許很方便,但對觀眾來說很痛苦。所以最好能直接講消化過的圖表和結論;如果需要詳細的報表,另外提供給觀眾就可以了。
記得:Raw data只是裝飾用,消化資料後的圖表和結論才是重點。
3. 有目的的說服
前面的兩種類型,可能不見得有特定的目的,而是「溝通」或「報告」;但如果是有目的的簡報,像是說服投資人或顧客儘速埋單,除了結合清晰的邏輯、以及資料的傳達之外,必須有更強的脈絡和推論、以及最後的臨門一腳。
例如從清晰呈現「XX目標市場有XX億潛在市場規模」到「本新創公司預期可拿下XX%市占率」,再到「請投資本公司XX億」之間,就必須有很強、而且難以取代和辯駁的連結。
這些連結本身的真實性和說服力,是無法靠「表演」來取代的;但以下幾件事情會有所幫助:
觀念衝擊:找出「連老手都沒發現」的資料點或分析結果,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。有些人會採用誇飾的技巧來造成衝擊,例如過去某牌小車以「連飛機都裝得進去」作為訴求;這種方式不是不能用,但必須小心,以免造成反效果。
精闢的資料分析手法:同樣的原始資料,如果你能找出精準的角度、關聯性、以及分析方式,或許能爆出令人出乎意料的結論;例如別人只是分析出「奶茶店要開在人口密集區」,但你卻發現了「奶茶店開在雞排店隔壁就對了」的角度。
展現方式:有些簡報適合(但也有些不適合)使用動畫、特效、高橋流簡報等方法,令人透過視覺方式留下深刻印象。
4. 其他目的
一份好的簡報,在上述的這方面多半做得不錯;但有些看起來「不那麼好」的簡報,也可能是因為其他目的而設計的,像是:
混淆觀眾:有些看起來密密麻麻、很難閱讀、理路不清的簡報,可能是刻意為了混淆觀眾而設計的;例如某些股東會上的簡報,就會為了讓股東看了頭昏腦脹、看不清楚也看不懂、也不知道怎麼發問,只求快快結束而設計的(以上是反話)(笑)。
當自己的小抄:這是很常見的情形。很多簡報者在設定文字和版面時,只以「自己看得見/懂」為原則,上了台之後就盯著螢幕照著念;這又特別常見於平常沒有機會上台、工作上又不得不簡報的職位。
印講義:這一種比「小抄」好一點,設計出來的簡報是以「印給觀眾看」為準,觀眾看不清楚投影沒關係,看印出來的講義、直接在上面做聽講筆記就好。這樣雖然不算太好的簡報,但也還算貼心。不過如果一定要這樣的話,建議字還是不要印得太小。
結語
相信你在職場上做過簡報、也看過別人簡報;或許你可以回想一下:記憶中「有效」(你還有印象的、也認為它有達到目的)的簡報,是不是在本文提到的這些基本的地方都做得不錯?
順帶要提的一點是:如同「好的簡報」沒有公式,設計簡報要注意的地方(包括我講的)也都不是絕對的鐵則。就像藝術作品一樣,你聽過的所有「規範」都是可以違反的,端看你是不是玩得有技巧而已。
然而,由於大多數的簡報都還是有目的性的,所以在諸如內容的「邏輯」、「架構」、「資料分析」這些方面,雖然不是不能玩,但最好還是以「針對目標對象達成目的」為最高原則。
這就如同我在書中談「行銷文案」與「文學作品」的不同(124頁),其實是完全一樣的道理:
……相對於寫情寫景的小說、或是文以載道的經典,商業文案雖然可以看似天馬行空、創意滿滿,但它的背後仍然有較為嚴謹的幾個基本原則:
目的:講得白話一些,商業文案的目的就是賣產品、賣觀念、賣認同。
架構:因為宣傳媒介通常有展示空間和閱讀時間的限制,所以必須視情境有不同的長度、邏輯,以及表達方式。
使用場合:文案可能出現的地方很多,有時候甚至連作者都無法預測。能夠適用於各種場合(網站、手機app、戶外看板等等),或是能針對場合修改最好。
接收模式:文案作者必須能預測、調適觀眾的閱讀情境與思考流程,並且針對這些觀察來撰寫。
我們下一篇見。
值得珍藏!感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