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法對了,就不會因為幽默而犯錯
根據統計,過去二十年來廣告和文案中的「幽默元素」有逐漸減少的趨勢,因為「企業擔心犯錯」。我認為,這跟二三十年來的平權觀念興起、以及部分創作者缺乏對社會文化改變的理解、以及自身的創作能力和習慣也有些關係。
美國華盛頓郵報的〈幽默廣告的黃金時代結束了嗎?〉這篇文章指出:
在廣告(文案)中使用幽默元素的比例,在過去20年間有逐漸減少的趨勢。
雖然研究結果顯示,在廣告中使用幽默元素有助於提升注目度和記憶度,但大家開始逐漸減少使用的原因,主要在於「擔心不當幽默帶來的負面效果」。
用老美自己的話說,就是避免無意中設計出「offending」(有冒犯性)的內容。
雖然我不完全認同幽默是「有人笑就有人哭」,也就是「凡是幽默元素就可能傷到人」這種理論,但過去幾十年在行銷文字中,有許多所謂的幽默元素確實建立在對某些族群的偏見、刻板印象、或是歧視上。
只是在當時的環境風氣下,人們多半缺乏清楚的自覺,甚至對這些負面因素引以為樂。
你覺得以今天的標準來看,這樣的廣告中有哪些暗示?這些暗示是不恰當的嗎?
Keep reading with a 7-day free trial
Subscribe to 傅瑞德的硬派行銷塾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