🔏如何寫出「Apple風格」的文案?#10:產品就是解決方案
包括Apple在內,許多產品本身就是一種「解決問題、滿足需求的方案」;即使並不真的是,也可以透過講故事的方式,「創造」(或者說「虛構」)出問題,然後將自己的產品當作那個問題的解決方案。
沒錯,「創造問題」就是「先射箭再畫靶」。如果這個問題夠獨特、而且確實存在,只是還沒有人講出來,那麼先搶到「解決方案提供者」這個位置的人,就可以搶到獨家的話語權。
這不一定是耍花招,有時候也是預見市場需求的能力,例如大家可能都聽過的「馬車時代談汽車」。有些(曾經)賣得很好的產品,其實多數買主並不見得有需求,而是因為「被說服有這個需求」(所謂「腦波弱」)才買的。
休旅車解決了什麼問題?
例如曾經席捲汽車市場的大馬力休旅車,就是個不錯的例子。
在大多數的使用情境下(至少在人口密集、道路方便的市區),大多數人並不需要四輪傳動、高底盤、大排氣量、車身高的休旅車。
但是因為它可以「輕鬆搭載全家人」、「有更多活動空間」、「使用彈性變化大」、「爬山涉水如履平地」,而且往往還有隱藏的「男人就是要開休旅車」、「休旅車就是比要帥」的暗示,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熱賣商品。
賣了幾年之後,連原本沒有這種類型產品的車廠,都開始做休旅車來賣了。
十多年下來,因為使用者逐漸瞭解自己的實際需求、發現有很多用不到的功能,車廠也發現這些用不到的功能是浪費、也會吃掉自己的利潤空間,所以陸續推出了「看起來像休旅車」的簡配版。
例如將四輪傳動改回二輪傳動、與轎車共用底盤(而不是特製的強化版)、取消越野配備、降低底盤(以便利室內停車)、加強「成本不高,但可以把價格拉高」的家用便利設計(例如感應式電動尾門)等等。
但除了實質上的修改演化,以獲得成本和利潤之間的最佳平衡之外,車廠在形象宣傳上仍然主打粗獷、自由、霸氣之類的基本訴求;再搭配原本休旅車相對較不重視的省油、內裝等條件之後,變成了接送家人、賣場採購、偶爾踏青之外,還維持著一點「心理療癒」功能的產品。
(順便附註一下:文章中所出現的廣告都只是範例,不構成背書或推薦。 😔)
Keep reading with a 7-day free trial
Subscribe to 傅瑞德的硬派行銷塾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