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純粹從商業策略角度來觀察,大致上不涉及兩者在技術、性能、產品本身優劣、換電站、國內經銷據點布局等方面的討論。
請先看這則新聞:
然後參考一下我前兩天的短文:
〈光陽的商業車隊〉
然後再繼續往下看。
光陽的商業優勢
從商業的角度來說,光陽最近的這些方向是對的;憑藉著過去在油車產業的基礎,光陽可以:
跟其他也想轉型到電動車的外國廠商合縱連橫;
進行技術交流互補不足;
先到機車人口多、製造能力強的國家(例如印度)踩點;
藉由分工各自研發不同價位和等級的車款,然後互相採購進口;
以大量生產的經驗和能力拉高良率、降低成本和售價
或許目前光陽的車款被譏為「電動自行車」,但如同我先前提到過的,某些市場並不在意性能、甚至續航距離,而是需要較低的…
Keep reading with a 7-day free trial
Subscribe to 傅瑞德的硬派行銷塾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.